本文共 2429 字,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8 分钟。
最近朋友圈讨论拼多多上市的新闻大火,各有各的看法,很有意思,突然想起前段时间得到上的《梁宁-产品思维30讲》,所以想从数据和产品角度分析分析拼多多的崛起。
我们先看看拼多多这几年的成长历程:
电商APP排名:
月度独立设备数:月度用户使用总时长:我们都了解,趋势对一家企业或产品的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,顺势而为是所有产品和企业必须思维模式。
一个大的背景是我们所处的消费升级时代。在这个时代下,我们面临的是新生活、新消费和新商业,比如人口升级带来的新用户、微信带来的新场景新服务、移动支付的成熟、以及物流的升级、信息的升级。新生活要求新消费,新消费不一定能满足新生活时会催生新商业,新商业又会构筑新生活,从而产生从来没有过的场景和消费能力,再次产生新消费.这三件事情循环滚动,在底下不停迭代,在这样的循环里,我们的世界被不停地重构,正如罗辑思维2917年跨年演讲中所说:所有的东西都值得重新做一遍。淘宝商家外溢,有低消人群,即便我们把拼多多骂死,那么这些低端供应链和低消人群是否还存在?在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,他们总需要地方安放,只是这次他们集中安放点堆积在拼多多,成了一个大数,让大家吓了一跳。
一切红利的根基都是人口红利。因为生意的本质就两件事,机会和体量。人口红利就是最核心的体量。在这个流量思维已经很难立足的时代,拼多多成功的找到里一个新的群体,低端人群和低端供应链,打开了一个新的流量渠道。拼多多用户性别比例:
拼多多女性占大多数,拼多多用户分布:拼多多用户年龄分布:对于一线城市人口来说,拼多多是消费降级,而对三到六线人来说,用拼多多是消费升级。中国的物流仓储并不集中,很多东西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场景中接触不到,并且价格是一个绝对的体验门槛。2016年,中国的VC开始投消费升级,媒体跟着VC跑,谁能融到资就报道谁,这就形成了对这个市场的认知——2016年是消费升级的风口。其实消费升级应该是一个持续10年以上的事,但2016年VC搞了人工智能的概念,2017年又搞了区块链,如果真的跟着VC跑,那就真成猪了。而事实是,千团大战后,一批VC死得很惨,所以大家对团购都不感兴趣了,就是这么简单。但作为产品经理,要回归市场本质,而不是为了VC、为了媒体才做。当年淘宝一秒删掉了24万商家,把那些当年他们非常艰难才发展来的商家一下子砍掉,他们去了哪里?而造假的商家往往比较活跃,曾经撑起千团大战的实物团购被聚划算秒杀了,而聚划算划归天猫,整个淘宝低端团购大业态一下子空出来了,这个大空门,被拼多多应运而生地补上了。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,已经在追求“高品质”的消费观,假如品质好也符合我们的需求,我们也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。但拼多多的崛起让我意识到原来这不是完全的事实,仍有很大一部分人群他们对价格是非常敏感的。
近几年移动互联网增加最快的就是三到五线城市,他们的价值被发现,需求也被意识到,所以我们也不断看到拼多多、今日头条还有快手这些应用得以爆发。新消费机会不仅仅针对一线二线城市,对企业来说,也需要关注小城市所发挥的“长尾效应”。他们的收入不是太高,贡献的消费金额也没那么高,但正如拼多多的崛起一样,如果可以满足他们的消费需求,一样能成就一家公司。总结;拼多多满足了四个红利:承接了淘宝的商家,没有人做团购模式,三到六线用户上网,最后用社交流量,这些支撑起了拼多多。正如得到社群里一直提倡也是很多讨论的知识基础:价值网;拼多多背后的理论就是价值网,成就企业的并不是企业家,而是它依附在其上的价值网。转载地址:http://qrsxx.baihongyu.com/